1)第十一章 一个篱笆三个桩_明末小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若谷起身禀道:“回禀老爷!草民没有任何的要求,只要老爷您肯收留草民为您的家仆就成。”

  “收不收留你还要看你是不是真心来投献。”袁方端起了茶杯,“你准备一下,明天辰时我和你去看一看石灰窑。送客!”

  “草民这就回去准备。”周若谷说完就退了出去。

  周若谷刚走,袁枢就从外面进来:“小弟,汤祖契和王良逸来了,他俩在外面想见你。”

  在袁方的记忆中,汤祖契和王良逸都是自己的发小,而且是同龄、同窗、同乡的最要好的发小,汤家、王家是睢州“四大家”最富有的家族,这样的好兄弟当然是要在第一时间见面的,在来的路上袁方就已经计划好了分配给这两个发小的任务,现在就看他们愿不愿意帮助自己了。

  “快让他们进来!”袁方激动地站起身。

  “我这就去请他们进来。”袁枢说完就转身出去了。

  不一会,袁枢就领着袁方的两个发小进了内堂。袁枢告诉袁方,汤祖契送来了一石大米,王良逸送来了一缸苦露酒。

  “二位兄弟可真是客气,来就来吧,还带这么贵重的礼物!”袁方拱手相迎。

  汤家的大米是远近驰名,不光是在睢州,就是远在江南,也是深受欢迎的;王家的苦露酒也是美誉天下,达官贵人在酒席宴上皆推崇苦露酒,称其“清冽碧寒,能事尽矣”。

  汤祖契笑道:“仲南兄高中进士,让我和安文景仰,大米和酒是我和安文小小的心意,以示祝贺!”

  安文是王良逸的字,站在一旁的他也道:“祝贺仲南兄高中进士,荣归故里!”

  “感谢!感谢!上茶——!”

  三人坐定之后,袁方向二位解释了这次的行程:“此次回乡只是暂住几日,我还要随家父一起去登莱。”

  汤祖契问:“我们已经知道你现在是登莱推官,为什么你不留在京城?在京城不是更容易升迁吗?”

  王良逸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可不是嘛!听说你去登莱我们还真替你惋惜。”

  虽然这二位是自己的发小,袁方也不能够直接把自己离京的真实原因告诉他们,所以他借孝道之名对二位道:“家父现在不是升任登莱巡抚了嘛,我作为儿子理当为其分忧,怎能只想着自己的升迁呢?”

  明朝的官员是有一定的回避制度的,比如地域回避,是指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明朝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并形成以地方官的职权范围和职能性质决定回避范围大小的原则。具体规定包括:避原籍、寄籍、商籍。明初制定了任官“南北更调法”,后将回避范围调整为回避本籍。

  又比如亲属回避,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