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五十二章帝王的思考_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宝六年,在李林甫的弹劾之下,王忠嗣被免去四镇节度使的职位,转而贬为汉阳太守。

  其实李林甫明面上弹劾王忠嗣的那些东西根本算不得什么,贪污受贿,持功而娇,前者属于官场潜规则,必须进行的,不然你肯定混不下去。

  李隆基对此可谓是心知肚明,没看见高力士贪污他都不说什么吗?因为他以前也是属于送礼的人,所以,自然就比较体谅下属官员了。

  至于李林甫给王忠嗣的第二个罪名.......那完全就是李林甫再泼脏水了,可饶是如此,李隆基也还是解除了王忠嗣的兵权,将他从四镇节度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李隆基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

  王忠嗣手中的权利太大了,兵马也太多了,万一他要造反怎么办?他要是造反的话,四镇二十六万兵马倾力一击,大唐上下谁能挡住?

  当然,真正让李隆基自断一臂的原因,还是李林甫在弹劾完王忠嗣后,又悄悄的跟他说了一句话。

  “陛下,我们现在不是要思考王节度使到底有没有罪,而是要想想,他日后造反怎么办?就算他不会造反,他的部下难道不会蛊惑他吗?陛下试想,现在王节度使手握四镇二十六万大军,当然,他是陛下您的义子,他当然不会造反,臣也愿意相信他的忠心,可......陛下,我们要用大唐的未来,来赌一个人的忠诚吗?来赌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消失和减少的忠诚吗?”

  听完李林甫的话,李隆基沉默了,很快,他就下达了旨意,免除王忠嗣四镇节度使,转而贬为汉阳太守。

  其实李林甫说的那些话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意思。

  王忠嗣想不想造反,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造反的能力!

  不错,这就是帝王考虑的东西,他不考虑一个人的忠心与否,只考虑了他有没有造反的实力,如果有,那不好意思,不管你有多忠诚,你也必须交出兵权,或者死!

  在皇位面前,一切就是这么的脆弱无力。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又转为汉东郡太守,而到了天宝八年,公元749年.......他就死了,死因......暴死。

  公元749年,这一年的七月,刚刚从城外狩猎归来的王忠嗣,提着自己手中那张从来不离身的一百五十斤重弓,在两名侍卫的护卫下,迈步回到了自己的太守府。

  王忠嗣身高七尺,相貌堂堂,生的一对虎眼,满身正气,年仅四十五岁的他,不知为何竟是两鬓斑白,整个人看起来亦是消沉不少。

  发丝斑白,脊背稍弯的他全然无往日百战百胜名将之风,看起来倒像个在官场上混了多年,但却郁郁不得志的小吏。

  仔细想想也能清楚,平白无故就被夺了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