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青葱岁月_跌宕尘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宏曾以自己落水遇救的经历为例,与一位名叫潘辰岳的朋友讨论关于唯物和唯心的问题。

  李宏说:“如果有一个人不慎落水。这时有人路过发现,他可能就得救了。否则,他就难免溺亡。”

  潘辰岳说:“如果他命不该绝,自然会有人路过救他;否则,就不会有人路过。”

  李宏说:“落水和能否得救都是偶然的,谁也无法预料。”

  “不,这是必然的!”潘辰岳语气肯定地说,“是命中注定的!”

  “我不认为是这样,”李宏严正地反驳道,“如果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那人们还要做种种努力干什么?不劳动,天上也会掉馅饼了!”

  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不论是相信唯物论的李宏,还是他那相信唯心论的朋友潘辰岳,中学毕业后走的都是同一条道——到“广阔天地炼红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所不同的,潘辰岳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去了知青点,而李宏却选择了插队落户。

  以李宏父亲当时在革委会的地位,他完全可以安排在城关附近,而他却执意要到离城30多里且不通公路的下坑村插队。他的想法是:既然是下乡接受再教育,就要到边远的贫困山村才有意义,也更有作为,在城区附近算什么?但他那里知道,光凭一腔热血是难有作为的,生活很快就教训了他。

  他刚下去的时候,感觉的确不错,队长跟他说:“小李,你刚来,农活不会可以慢慢学。粮食没有了,可以随时来队里称。”村里人也很热情,怕他不适应艰苦的劳动生活,时不时地给他送些柴禾、蔬菜什么的。但李宏毕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要强又爱面子,宁可少吃点,也不会轻易到队里称粮。对乡亲们的关爱,他也尽量婉拒或回城时带些东西答谢他们。最有意思的是他借用锅灶的一个老房东,都八十出头的人了,还自己上山砍柴做饭。就这样一个本来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反过来十分关照他。

  这天中午,李宏收工回来都快一点了,正要生火做饭,已经坐上饭桌吃饭的老翁见他满脸疲惫的样子,就招呼他上桌一起吃。李宏婉辞。老翁勃然生气道:“你看这些菜能吃不能吃?能吃,你就吃;不能吃就算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能怎样?为了不惹老房东生气,李宏只好照办了。说实在的,这时的他最好什么都不要做,连饭也不要吃,直接躺到床上睡一觉才更好。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他后半天的工分为零,他将会连养活自己也困难了。

  李宏所在的下坑村,与浙江交界,鸡鸣声可闻两省三县。村与村之间没有公路,只有山道,但往来的村民、商贩却不少。于是,在这古老的山道上就滋生出了独特的民间文化。比如,在他进村的必经之路上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