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家传奇12_雪淞散文随笔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5岁的单身汉哈同停下脚步,不由自主地掏出钱,“多少钱?”

  “先生,我认识你,你是沙逊洋行的哈同先生,就住在附近的。”那姑娘甜甜的声音。

  哈同大惊,仔细端详着她,不由得怦然心动:啊,好标致的姑娘啊!

  “先生到我家来喝杯茶吧。”女子热情地邀请。

  哈同跟着她走进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聊了很久……他们就这样相识并交往起来。

  这卖花女名叫罗迦陵,是个混血儿。她祖籍福建,父亲是个法籍水手,母亲是中国人,罗迦陵出生在上海县城内九亩地。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抛弃妻女,返回法国;罗迦陵六七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她被送到亲戚家寄养。罗迦陵长大成人,出落得十分漂亮;她因为生活所迫,做过外侨女佣,又做卖花女。罗迦陵识字不少,阅历丰富,还学会了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

  1887年春,哈同和罗迦陵举行了婚礼。婚礼举行了两次,一次是在犹太教堂,一次是纯中国式的,哈同穿上长袍马褂,新娘罗迦陵凤冠霞帔。那天,花烛高烧,几十桌酒席宾客如云,哈同的工总局和巡捕房朋友,还有新老沙逊洋行的同事,都纷纷前来道喜。当晚洞房之夜,罗迦陵将自己珍藏的颇为值钱的两张“道契”交给了夫君,帮助他发展地产,哈同很是感动。

  哈同是罗迦陵的贵人,罗迦陵也是哈同的贵人,结婚后哈同事业蒸蒸日上,结婚第二年就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后又改任更重要的职务: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董事;他在南京路的房产投资,也有罗迦陵的一份功劳,罗迦陵出谋划策,贡献不小,比如,她信奉佛教,经常去南京路和福建路的虹庙烧香,听信该庙住持的劝说,就鼓动丈夫多多购进南京路两侧的地产。罗迦陵把家里也收拾得井然有序。哈同大量的产业均以罗迦陵的名字命名,如南京路的迦陵大楼等。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亲生子女,共同收养了20名中外孤儿作为养子女,哈同领养了11名外国孤儿,均从父姓;罗迦陵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均从母姓。

  哈同富可敌国,仍然生活节俭,早餐不过几片面包,一杯牛奶,午餐是两菜一汤。寒冬腊月,他的办公室不生火,也无暖气设备。有一天佣人给他冲了一杯咖啡,他正要喝突然发现咖啡里有一只蜘蛛,顿时勃然大怒,佣人赶忙赔罪致歉,马上要把它倒掉重新冲上一杯咖啡,哈同却说,“倒什么倒,这不是浪费吗?”哈同随即把咖啡和蜘蛛一同喝了下去。

  哈同一直没有拈花惹草的绯闻,他和夫人罗迦陵一直恩爱,是一对为人尊敬的模范夫妇。

  一天,罗迦陵对哈同说:“我想造一个花园,用来修身养性。”

  “可以啊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