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六盘山_雪淞散文随笔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六盘山

  2o114年秋季,我来到位于宁夏西南部的六盘山。到了山脚,便直登山顶。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天高云淡,北雁南飞,层林尽染,群峰红遍,好一派金秋风光。顿觉心胸豁然,气畅神怡。

  六盘山高近3ooo公尺,不算很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个仙就是*。1935年秋,*率领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在山顶,他眺望雄伟山景,眺望逶迤登山的红军,诗兴勃,写下了著名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因领袖的登临而享誉,因此词的表而扬名,名满天下。

  登此山,不能不咏此词,我面对群峰吟咏起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诗词意境高远,气魄不凡。雄才伟略*,实现了他的宏伟志愿,缚住了“苍龙”,也登上了长城,并在北京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我们这些晚辈呢,也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完成新形势下的新长征,实现繁荣神州的中国梦。

  漫步来到红军长征纪念馆。建筑雄伟,气势如虹,有如当年击溃数十万围追堵截白军的红军。再登上吟诗台,脑中浮现出当年*在此昂挺胸歌吟诗句的情景。中国的伟人都喜欢登山或登台赋诗。一代雄杰曹操曾登台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传为千古佳话。但与*相比,曹操的业绩、诗才怕是要稍逊一筹了。

  登山是旅游的重要项目。人们登山,一是看景,二是观摩人文历史。宁夏政府深知此点,于上世纪8o年代在六盘山顶建红军长征纪念亭,2oo5年又扩建为红军长征纪念馆及配套建筑,增加了六盘山的人文历史厚度。从初建到扩建,也显现出宁夏在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展的状况。

  我在山顶休息时,同坐在身旁的一个游伴闲聊。他说他是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乡干部,他那个地区改革开放初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四十几元,百分之七十的农民达不到温饱。而现在农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过两千元,很多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听了这话我又看看红军长征纪念馆,心想长征牺牲的红军将士,及他们的领袖*,知道这个情况,也会在九泉之下“尽开颜”的。这个西海固的乡干部老王还是长征红军的后代,他的红军先辈就在翻越六盘山后不久牺牲了。他说他到六盘山也是为了到红军长征纪念馆祭拜先烈。红军的鲜血染红了秋天的六盘山,也染红了宁夏大地。我们今天走上幸福路,是红军先辈用鲜血开辟的呀。听了老王的话,我对他增添了几分敬意,拿出水果请他吃。

  ?接着游览主峰米缸山。米缸山古称“高山”,又名“美高山”,海拔294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