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家的故事14 龙敬文为办纺织厂筹钱_雪淞散文随笔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敬文将家搬到了上海,在上海建起了第二面粉厂,又建起一个食品店,专卖昌茂面粉厂生产的面粉制成的糕点。接着成立昌茂工贸公司。一年半以后,他又考虑筹建纺织厂。可建纺织厂需要资金很多,目前积蓄远远不够。怎么办呢?他四处打探消息,寻求办法。他打探到两个办法,一个是做股票,这是可以迅速膨胀资金的办法。再一个就是向银行贷款,也可快速得到大笔资金。

  龙敬文对上海股市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响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最早诞生于西方世界的股票也随着侵略者的脚步传入我国。起先,股票这个“洋玩意儿”并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在1861年以前,上海就已经出现了证券交易活动,但范围仅仅局限在外商之间。直到19世纪60年代中叶,随着上海殖民经济的繁荣和外资航运银行企业的发展,股票投机风潮才逐渐兴起。与此同时,为满足股票投机的需要,1869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开设长利公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门经营有价证券的证券公司。

  1872年,李鸿章委托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筹建了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的硕果之一。轮船招商局采用了西方的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其第一期股份的认定和筹集,标志着中国人自己发行了近代意义上的第一张股票,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诞生了。

  轮船招商局之后,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又在保险矿业纺织业电报业等领域得到运用,仁和保险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华商企业纷纷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建立了股份制公司的组织架构。

  19世纪80年代初,由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企业的经营获得巨大成功,加之各路投机客对新式股票的追捧,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矿业企业的股票价格一路飞涨,并带动了整个股票市场的集体上涨,轮船招商局长乐铜矿等翻倍的股票不在少数,投机者们买股票不问公司,不问业绩,只管无脑买。1882年9月,在商人们日益增长的股票交易需求的推动下,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了,这是我国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华商证券公司。

  好景不长,仅仅一两年后,1883年10月,由于中法关系的紧张以及“红顶商人”胡雪岩投机丝业的失败,各类华商企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先前领涨的矿业股票无人问津,轮船招商局等信誉和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跌至低价,中国迎来了第一次近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清末股市的这次崩盘给股票投机者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打击,一直到十年以后的19世纪90年代初,普通的投机商人仍然害怕“股票”,厌恶“股票公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