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6章抢占先贤成果_隋唐之铁血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典韦道:“启禀陛下,臣家贫,自幼没读过书,自从追随大哥,大哥才教臣读书,说起兵法,臣很惭愧,陛下所说的六韬三略孙子兵法,臣都没看过。”

  “哦!那你平时都看什么书?”

  “臣很笨,大哥自编了一份兵法给臣读书背诵,名叫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三十六计这本书,高冲算是首创,这算不算盗窃先贤之作?

  炀帝立即来了极大的兴趣,高冲自打出世以来可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他亲自编写的兵书会是怎样?

  炀帝道:“典韦将军,你就把高国公所著的兵书背上一段与朕听。”

  “是。”

  “解语重数不重理。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数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

  炀帝听得高兴,有仔细追问了三十六计的内容,亏得典韦记得明白,一一背来。

  “好!奇书也!”炀帝拍案叫绝。

  能不好吗?

  高冲在一边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这本是教给典韦用的,就是想让典韦不要只成为一名武夫,没想到却背给炀帝听,先贤地下有知会不会跳出来跟自己拼命?

  炀帝道:“高冲。”

  高冲急忙出班:“臣在。”

  “典韦将军熟背三十六计,用于统兵上,焉能不战无不胜?你因何阻止他为将?”

  高冲急忙道:“启禀陛下,典韦只是背熟,还没有理解,只会生搬硬套,无法灵活运用,所以臣不认为他能单独为将。”

  吏部尚书牛弘出班:“启禀万岁,高国公编写的这部兵法,神鬼莫测,大有与先贤比肩的材质,典韦将军既然已经背熟,差的只是实际运用,臣以为,典韦将军当可为西垂守将,且,高国公所编写的兵法应在我大隋广为推广,万岁迎亲自题字,彰显我大隋猛将无敌,可比先贤。”

  高冲吓一跳,真要这样做,先贤岂不真要从地底跳出来跟自己拼命?

  高冲急忙道:“牛大人好意,高冲不敢受,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