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〇〇节 有谁聆听_他从末世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使已经严重的神庙审美疲劳,也不应该错过阿布辛贝与卡纳克神庙。

  卡纳克神庙始建于中王朝时期,一直建到新王朝最后的法老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卢克索(当时的底比斯)是埃及的首都,而法老们又如此热衷于建神庙,所以首都自然集聚了最辉煌的神庙建筑。卡纳克神庙整体呈“t”字型,还包括一个祭司们净身的圣湖。

  神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最后一位法老没有能够建完的塔门,尽管没有建完,这个塔门依然是埃及最大的塔门(第二是埃德福神庙的)。由于没有建完,塔门内部还有用于修建塔门的土石阶梯,可以了解古埃及人修建塔门的方法。

  走近塔门,可以看到塔门前两排公羊石像,看起来和十三陵的还真是相似,不知道华国的皇帝是不是借用了这个灵感。好像这条公羊石像的道路原来一直延伸到卢克索神庙,不过现在没有被完全被挖掘出来。

  第一大厅有一些雕像、石柱,而卡纳克神庙最壮观之处,无疑是第二大厅,也就是柱厅。进入柱厅,真是无言的震撼。这个伟大的柱厅有134根巨大的石柱,属于拉美西斯二世,石柱上的雕刻记录了拉美西斯二世与敌人战斗的场景,可见这些石柱都是起到纪念碑的作用。石柱上方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屋顶,而是高低有错落的巨石搭在柱子上。从而使光线能够部分进入柱厅,构造出一种神圣感——当然,现在的柱厅已经基本上完全没有顶了。这些石柱并不是完整的石头雕成。而是数块圆柱形的石头垒成,所以这134根石柱基本是同时完成的——工人们先把所有石柱的第一层圆柱放在设计好的位置,然后在没有石柱的地方填上沙子,以方便放置第二层石柱,然后再填上沙子,以此类推,最后建完以后将沙子取出。所有的石柱同时出现——很聪明的方法。

  如果能够在早晨或者傍晚来到柱厅,倾斜的光影一定会带来更神圣的色彩。另外。《尼罗河上的惨案》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过了柱厅可以看到几个方尖碑,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座属于哈特谢普苏特,因为方尖碑上下的颜色不一致。密拉德说是因为方尖碑上写着这个方尖碑是女王献给他的父亲太阳神的礼物,后来图特摩斯三世不想让人们看到这个碑文所以用石堆围住了方尖碑的下半段。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方尖碑的上下段成了两种颜色。

  在卡纳克神庙,会发现大部分建筑的下半部分都是修补过重建的感觉,好像是因为这里曾经经常被尼罗河淹没,所以其实建筑的石基都被侵蚀比较严重导致坍塌,后来是经过修复才能部分重现昔日辉煌。

  关于卡纳克神庙还有许多许多,如果时间充裕其实可以仔细了解一下,比如围着圣甲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