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二六节 美女_他从末世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91年入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1796年获奖学金并于翌年赴罗马学习。※%※%,其间受希腊罗马艺术的熏陶和温克尔曼关于古典美理论的影响,艺术上得雕塑家卡诺瓦的启示,逐渐形成静穆冷峻、严谨细腻的雕塑风格。

  早期大量的作品都取材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事件,圆雕有《埃贝》(1806)、《丘比特与普绪喀》(1807)、《拿金苹果的维纳斯》和《牧童》(1817)等。1812年,他受罗马皇帝邀请,制作纪念性浮雕饰带《亚历山大攻陷巴比伦》。

  浮雕带全长35米,雕刻了众多的人物和宏大的场面,以此象征拿破仑的胜利。他的浮雕以盛大的场面和生动的人物体态著称。他晚期作品成就最高的要数肖像和纪念碑雕塑。他先后雕塑了175座胸像和骑马像,其中著名的有立于华沙的《哥白尼像》(1823)。

  斯图加特的《席勒像》(1835)、剑桥三一学院的《拜伦像》(1829)等。托尔瓦德森于1838年返回哥本哈根,丹麦政府授予他皇家美术学院教授职衔,还专为他筹建托尔瓦德森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于1848年正式建成开放。

  馆内陈列着他的数百件绘画和雕塑作品。印象派展厅开始了...毕加索的画。大师就不说了,你让云落分析这画多好云落是没那水平的,只能告诉大家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下面要说的乔治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挨着毕加索的就是这幅乔治布拉克的画,画的是什么恕云落才疏学浅,只知道大哥是一位法国画家。与毕加索早期作品属印象派和野兽派。大师一直与毕加索合作,直到1914年,共同发起立体主义绘画运动。

  最早将字母糅合进绘画。将颜料与沙子混合作画和使用拼贴画法。晚年作品包括静物画和风景画,风格渐趋现实主义。他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布拉克和毕加索在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所作的作品,风格非常接近,以致于摆在一起难辨孰人所为。这在艺术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现象。两人不仅画法相同,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