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生计与死意_覆清179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八旗。

  此外,清廷还在北京周围五百里之内强行圈占民地,在八旗内部按等级分配,在京畿地区建立数量众多的旗人田庄,以其收获养活旗人。清廷本以为上述做法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旗人生计问题。然而,历史的发展是不以清朝统治者的意愿为转移的。

  康熙中叶后,旗人内部开始分化,少数旗人仕途发达,凭借高官权势积累大量财富;而多数旗人丧失或部分丧失原有的经济基础,以至负债累累。

  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康熙皇帝曾从国库拿出银两,平均旗人每户获赏银数百两,但仍无济于事,很快旗人又将其挥霍的荡然无存。

  雍正即位后,也曾赏给八旗兵丁钱粮数次。每次约三十五六万两。可是,“不及十日,化为乌有”。

  雍正为此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出了严厉的整饬旗务的措施。

  从清理拖欠钱粮,安置贫穷的八旗兵丁;到清理调整土地,使旗地归旗民所有;从移民边垦,设教养兵,到设立八旗米局,滋生利息,增设养廉银,补贴八旗;从想方设法节省开支。到严格规定服制,打破旧俗,减轻旗人负担。

  虽然如此苦心经营,但效果始终不大。相反,这些措施尽管保护了八旗官兵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八旗生计的尖锐矛盾,但客观上也保护了八旗官兵的惰性,产生八旗生计问题的根源还是未能彻底解决。

  至乾隆朝,八旗生计问题以相当严重,甚至出现了旗人无法生活下去,隐瞒身份冒充民人卖身为奴的事件。这种情况表明,旗人生计问题已经恶化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乾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即位初期便以整顿旗务为名,发布了令汉军旗人出旗自行谋生的谕旨。

  但是不管是康熙时采用赏赐银两,雍正时创设养育兵等制,乾隆时以汉军出旗之缺增补满蒙兵员等手段,因八旗人丁固执成法,脱离生产劳动,缺乏谋生之术而成为游手好闲的人,朝廷代筹生计,不使自为谋生,终无良策伟略。

  嘉庆即位后,八旗状况更为严峻。其一是组织涣散,战斗力丧失。高级将领养尊处优,玩忽职守,把勤习骑射训练武艺,处理公务,整顿营伍全行不顾,而一般士兵则在京城及各驻防地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其二是风气堕落,生计艰难,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由于长期享受养尊处优的生活,旗人好逸恶劳的恶习根深蒂固,他们日就华靡毫无节制,甚至终日居家饮酒唱戏,游荡赌博,每月饷银到手后首先沽买酒肉以供醉饱,不旋踵而资用告匮,只好靠预借饷银、典卖旗地直至靠借贷度日,因而生计异常艰难。

  听到广兴的汇报,嘉庆不由得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后说道:“如今国事多艰,而朝廷依赖的八旗子弟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