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点点?_我真的是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脑海中的声音。

  到此为止。

  不过,这些内容,足够解答张易的疑惑。

  所以。

  这几件瓷器的来源,的确不是明代的商船。

  而是,明代与海外诸国进行朝贡贸易的官船。

  或许。

  就是在明代初期之时。

  海外哪个国家的官船,到明代朝廷进行朝贡贸易,返航的时候,到达此处的海域,遇到了特殊天气情况,导致官船触礁沉没。

  而这一批官窑明青花,就这么留在了海底。

  如果是明代的商船,船上的瓷器,就是标准的海捞瓷,外销瓷的风格,在价值上,肯定是十分有限的,甚至,那种外销瓷风格的海捞瓷,打捞上来几十件,也不一定能够抵得过一件官窑精品瓷器。

  而这些瓷器,已经确定就是官窑,那肯定就是朝贡贸易的官船沉没。

  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要找到那艘官船,就大概率能够从海底,得到一大批洪武年间的精品古董,而且,不仅限于瓷器类。

  打捞成功,一定是一笔无法想象的财富。

  而且。

  此处是公海,不在出海文物的范围之内,所以,也不会受到限制。

  通过运营。

  并进入国内的古董圈子,不成问题。

  洪武年间的瓷器,最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过亿的成交,屡见不鲜。不如元青花的名气大,但是,肯为洪武瓷买单的收藏家,却是一点儿都不少。

  所以。

  方家和马来的哥伯尼公司,合伙大动作,绝对不是为了打捞什么明代的普通商贸沉船。

  他们的目的。

  其实就是这一艘朝贡贸易的官船。

  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的朝贡贸易官船。

  的确,有劳师动众的必要。

  当然。

  话说回来。

  湖边的这个人,为什么会背着几件沉船上的瓷器,在岛中湖的旁边,就这么丢掉了性命呢?

  “大明洪武年制,这朱元璋那时候的瓷器啊?”

  方依依自言自语道。

  她把那些瓷器,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在地上排列好。

  古董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旁边那位死者给方依依带来的恐惧,似乎已经完全被她给忘到了脑后。

  摆放好那些瓷器后。

  她还拿着手机,对其它几件瓷器进行了拍摄。

  一边拍摄,她还一边配有视频的解说。

  肯定是为了以后,她上传探险视频的时候用的。

  过了一会儿。

  方依依又疑惑。

  她问。

  “张指导,既然是商船沉没,我听我太爷爷说过,商船上一般都是外销瓷,怎么会有官窑的瓷器呢?”

  方依依能说出这些,说明,来之前,她对深海打捞还是做过功课的。

  这些,张易刚好鉴定过,自然清楚其中缘由。

  “这不是商船上的东西,应该是明代朝贡贸易,海外诸国某个国家官船上的器物,是明代朝廷赏赐给海外国家的官窑精品青花瓷。”

  张易回答道。

  “你怎么知道?”

  方依依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