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94章 吴泓芹_重生明星音乐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正式开始。

  第一首曲目是秦放歌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丝绸之路》,电视机前的观众对此并不陌生,在电视上直播都第三回了,还不算重播的次数。

  但古典音乐的魅力也就在这里,就拿这首《丝绸之路》来说吧,旋律节奏都是特别抓人耳朵的,但除此之外,它的艺术内涵啊思想性音乐性什么的都是相当深刻的,别说是听三遍了,就算听三十遍也没人敢说完全听懂了。

  听懂也是一个比较有歧义的词,观众所感受理解的,跟作曲家想要表达的东西,多少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对不同的观众而言,这些感受体悟都是不一样的。

  最重要的,这样的音乐,不会像流行音乐一样,听得久了就会觉得腻味。这样的钢琴协奏曲没有歌词,旋律虽然优美动听,但这并不是音乐的全部,只是构成整首音乐最基本的东西,其他还有很多。就交响乐团的协奏部分,做出学术性研究,就可以写成一片论文来的。而且,即便是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有人只能说是初探,更多深入的内在东西,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掘。

  当然,对于指挥家来说,这些都是基本操作,没这点水平,肚子里没墨水,胸中没有丘壑,如何指挥交响乐团演奏。他们也是站在古典音乐最顶端的那群人,基本就仅次于作曲家了。

  这首《丝绸之路》钢琴协奏曲,现实意义也是特别强的,尤其现在国家开展一带一路的工程,跟历史的“丝绸之路”相结合,也是实现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交流的桥梁。

  吴亦芬他们在点评这首钢琴协奏曲的时候,也有提及过,可以说,丝绸之路就是最早的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和方式。

  这样的大型乐曲,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实在太多,奇幻的,穿越时空,重走丝绸之路的旅程,只能说是最表面的东西。美丽的环境啊,行路的艰难,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遇见的各种奇人异事等等,都只是点缀。

  对于这些,吴亦芬教授他们也只能做深入浅出的科普向点评,真正欣赏鉴赏还是要观众们去学习的。

  对央视音乐频道来说,他们也只能做到这样,这已经是挺不容易的事情了。眼下国内的电视台中,音乐频道也是一直坚持做古典音乐的,也的原因市场比较萧条的缘故,他们都做得很艰难,其他电视台就更难。

  现在的情况倒是好了很多,收视率最能说明问题。而且,现在中国学音乐艺术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琴童也不单只是指学钢琴的孩子,学音乐的都算。各种西洋乐器,民族乐器,以及学习声乐艺术的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也是很多人乃至全世界对此充满希望的原因所在。

  吴亦芬和路平教授她们也根本不提成为“下一个秦放歌”这样的事情,都知道这根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