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百七十七 釜底抽薪_贞观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的确应该担心,在最开始答应投降的时候,他们都有心中的小九九,反正天下文化都被他们掌握在手里面,若是没有他们定期向朝廷提供人才来治理国家,朝廷如何维系下去?就靠那些寒门子弟?打仗还行,治国之术,却是差的太远太远,所以他们有恃无恐,根本不在意,就想着东山再起了。

  结果印刷术和造纸术将他们打入无底深渊,学习成本的无限降低,使得下一个时代的男男女女无论是谁都有钱买一本书看,是士族人多还是寒门人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以往寒门只是没有书可以读,没有人教育他们,不代表寒门出不了人才,就算是在士族最为辉煌的时代,也还是有一大批寒门子弟闪耀着另类的光彩。

  蜀汉五虎将,四人出身寒门,曹魏五子良将,尽皆出身寒门,东吴的猛将里面,太史慈、周泰、甘宁、凌统,哪一个出身高门大户?加上李儒,戏志才,郭嘉,贾诩,田丰、沮授、程昱,徐庶,这些出身寒门的智计超绝之士,谁说寒门无人才?

  只是因为治国需要更多的县令一级的人才,而那些人才,只有士族才能提供,在文化被垄断的时代,寒门学子有先天的劣势,要么就不出人才,要么就出大才,但是让拥有治理一国的大才去治理一县之地,这合适吗?

  但是寒门很少出现适合治理一县之地的人,所以在人数基数上,即使有那么些可以决定一国命运的寒门子弟登上高位,却无法改变士族子弟治理地方的现状,所以寒门始终斗不过士族,但是一旦教育普及了,教育成本大大降低了,那么朝廷在教育上的投入就可以大大提高,这样一来。不出十年,大唐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

  历朝历代只知道从民间选取人才,却不知道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士族就是因为垄断了培养人才的权力,这才能够和朝廷分庭抗礼,因为朝廷需要人才,而只有士族有人才。家国天下的传统之下,家族比国家重要得多,士族子弟治理地方自然也是想为自己的家族谋福利,而和国家无甚关系。

  士族最强盛的时代是国家最弱小的时代,所以隋炀帝在看到满朝堂都是世家子弟,而见不到一个寒门子弟的时候。深深地感到危机感,因为再这样下去,国家就真的是士族的国家了,所以他才会仓促发动东征高句丽,借以消耗世家豪门的实力,并且树立威信,一旦打赢了。他就可以顺势罢黜世家,提拔自己的亲信,而当时属于世家豪门的李渊阁下才会“一夜三惊”。

  隋炀帝的最后一搏失败了,杨隋政权土崩瓦解,李唐政权一统天下,却换了一个位置,从一个既得利益者,变成和天下世家豪门相对立的政权。他们这才惊觉他们自己也坐到了隋炀帝的位置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