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七章 水不水?_香江之大亨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兵从后门进来,就看见楚德丰正向他招手。

  胡兵带着关芝琳两人,他挨着关芝琳和楚德丰,关芝琳挨着阿玲。

  楚德丰看见关芝琳眼睛一亮,越过胡兵说道:“你好,我叫楚德丰,是胡兵的同学兼好友。”

  “你好,我叫关芝琳。”关芝琳甜甜一笑,然后问道:“今天是谁的课?来的人好多啊!”

  胡兵答道:“陈文正。”

  关芝琳笑道:“那他一定是个大文学家。”

  胡兵笑道:“这你可猜错了,人家主业是研究物理,文学只是他的一个爱好,来教授古代文学只是兼职,但以他的水平绝对绰绰余余。”

  关芝琳惊讶道:“这人好厉害!文理兼备呀!”

  楚德丰显然对陈文正有些了解,插嘴道:“他还是香江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水平当然不差!”

  关芝琳不解问道:“香江中文大中国文化研究所?很厉害?”

  楚德丰解释道:“挺厉害的。他们主要研究古代历史文献,推广中国文化在西方传播。尤其在文学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很大。”

  有人说香江是文化沙漠,这句话其实并不正确,香江一直有一群人传承着华夏的传统文化。

  就如这个香港中文大中国文化研究所,它第一个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一切文献、甲骨卜辞录取电脑,建立电子文献。

  而这个主意正是陈文正提出来的。

  其实最先说香江是文化沙漠的是台|湾的《中央日报》,扣在内地头上,然后反咬一口说内地笑话香江是文化沙漠。

  而台|湾这么看的原因,是香港人的报纸、书刊不用正规的书面行文,而是把白话直接音译代替。这个做法最开始是粤剧演员采用的,早期粤剧演员文化程度低,不会书面语,只好用各种同音字,跟现在人学英语howareyou用汉语标注壕啊油一个性质。

  而这个做法真正得到发扬,光明正大的应用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是当初的殖民者英国人推波助澜搞起来的。

  英国人推波助澜搞这种做法,跟RB人用平假名片假名、韩国人用韩语、越南人用字喃的性质是一样的,目的就是消解汉字的正统性,从实际效果来看,英国人做法很成功,现在广东人也在用这种书面方式。

  胡兵不禁想起了平行世界一个研究甲骨文的老外,西尔斯。

  说起来西尔斯也很有意思,他年轻时候很叛逆,几度辍学,偶然有一天突然想学习中文,却遭到家里人的一致反对。

  西尔斯一怒之下,在饭店洗盘子攒够了一张去台|湾的单程票,一个人跑了过去。

  结果,他无可救药的迷上了三毛,不仅翻译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还动身去撒哈拉沙漠看她,正好碰见荷西失事,悻悻无功而返。后来他又娶了一位乳名叫“三毛”的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