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章 一更_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熙三十七年的那一届进士,留在京城的大半都得到了提拔。

  除此之外,被提上来的有中立派的人,也有几个曾是废太子一党的人,如瓜尔佳达福一样坐了多年冷板凳的也有。

  缝缝补补,让各个部门勉强可以支应起来,能不能脱掉代理的帽子,就看这些被提拔的大人们能不能把握机会了。

  今日的大朝会主要有三个议题,一是阵亡抚恤,二是调查废太子谋逆案,三是各部招收小吏的数量和标准。

  这三项其实都是在处理昨日遗留下来的问题。

  昨日所有被叛军所杀的宗亲、大臣、士兵、宫人,都算作阵亡,拿到朝堂上来讨论的是抚恤的金额和待遇。

  五十个月的俸禄作为抚恤金,这一条很快被通过,让朝臣们议论不断的是特殊待遇,所有阵亡之人的直系亲属,六到十岁之间的,无论男女,可以有一人直接入小学就读。

  小学,按照诚亲王所言,可以算作是一所蒙学,只是这所蒙学由朝廷开办。

  抚恤待遇是小事,这所名为‘小学’的蒙学才是大事。

  朝廷目前的官学有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以入学门槛最低的县学为例,也需要考取童生功名。

  诚亲王如今突然要以朝廷的名义在京城开办蒙学,入学门槛是什么,官宦子弟,八旗子弟,还是只收皇室宗亲?教学先生的标准是什么,童生、秀才、举人、还是进士?亦或者是像上书房那样,由朝廷官员担任?

  涉及到切身利益,由不得众人刨根问底。

  当然,在场的人大都还有一个疑问——万岁爷知情吗?

  所谓小学,总该不会是诚亲王用来收揽人心的手段吧。

  胤祉在京城有三个庄子,京城以外还有十数个,而每一个庄子上都建有小学,不对外招生,学生全是庄子里的农户。

  幼儿园建立之后,胤祉一直都有想建小学的想法,幼儿园是为弘晴建的,为的是弘晴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出身的同龄人。

  单就这一点,幼儿园已经完成了使命。

  幼儿园的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去年的报名人数直接破了六万,人数实在太多,与之相比录取的名额就太少了,不得不中途截止报名。

  六万人里绝大多数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有的甚至籍贯都不在京城。

  比起幼儿园,小学,或者说是公立的蒙学,才是大多数人更迫切需要的。

  这几年从幼儿园毕业的学生已经有上千人了,出生富贵的学生,从幼儿园毕业还可以继续念书,但那些出身一般的,有的念不起书,有的继续念书但环境比从前差了太多。

  胤祉上辈子是个孤儿,所以他总是共情弱者,这个毛病大概是改不了了。

  一直想办但没有办,便是顾忌皇阿玛,幼儿园还能说是用来哄小孩玩儿的,正经的蒙学,便不是一个亲王能办的了,更何况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