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9章 竟活着回来了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让朝廷发现岛国有银矿,凭陛下节俭的性子,一分也不会给他。

  “臣与严成锦有交情。”

  你们兄弟人憎鬼嫌,骗谁呢?

  弘治皇帝看向萧敬道:“宣严成锦来。”

  都察院,

  严成锦正在修撰大明律中的户律,规定彩礼钱,不得超过五十两银子。

  凡百姓士绅之家,彩礼不得超过二两。

  这条律法颁布后,应当会有利于大明的人口繁荣。

  小太监小跑进来:“严大人,陛下宣您,寿宁侯回来了,正在御前告您的状呢。”

  严成锦有些意外,岛国战乱不断,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

  海上又有倭寇,张鹤龄是怎么回来的?

  不过,信已经让他烧毁,唯一能证明的人就是何能。

  张鹤龄要证据,只能通过院外监守的锦衣卫。

  很快,他来到暖阁殿外,听见殿里悲恸欲绝的哭声。

  张鹤龄见了严成锦,犹如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目光暴射出仇恨的光芒。

  弘治皇帝率先开口问道:“严卿家,寿宁侯给你写过求援信?”

  “臣收到倭寇的一封信,一只鹤被绑在金元宝上,还写了一段话,贤侄先支五万匹丝绸救我等,日后必定报答。

  臣不知道,是不是寿宁侯写。”

  “严成锦,你骗谁呢!老夫写得清清楚楚,你会不知道?”张鹤龄向弘治皇帝哭嚎:“此子平日聪慧过人,怎么遇到臣的求援信,就变傻了?臣不信,臣不信啊!”

  弘治皇帝觉得,有道理。

  严成锦平日看似谨慎,可仔细琢磨,却是有几分聪慧的。

  古诗和词讲究寓意于文中,读了多年圣贤书,猜测古人的寓意,早已像吃饭那样容易。

  这信简单至极,他会猜不出来?

  “严成锦?”

  严成锦仔细思索一番,道:“臣的确怀疑过,可金元宝是什么,臣猜不出来,况且要支五万匹丝绸,臣觉得,更像是冒名勒索之人,故未……”

  连纪太后的族人都有人冒充,更遑论国公。

  弘治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到张鹤龄身上:“朕正想问你,这金元宝山究竟是什么,你为何特意给严卿家写信?”

  严成锦见张鹤龄支支吾吾,就知道他想独吞石见银矿。

  岛国有三座庞大的银矿。

  石见银矿,佐渡银矿,生野银矿!

  其中每一座银矿的储银量,都能抵得上朝廷如今采银的总额,你就知道它们有多庞大。

  生野银矿还有几十年才会被发现。

  因为储藏的银矿太多,又被称为生野银山。

  可他不能堂而皇之告诉弘治皇帝。

  张鹤龄目光闪烁,思索许久,一口咬定:“臣与严成锦有交情,做过买卖,私底下,都以伯侄相称。”

  “寿宁候莫开玩笑,这是私通国戚大罪。”严成锦一本正经地撇清关系。

  弘治皇帝微微眯着眼睛,打量着张鹤龄。

  虽然知道他有所隐瞒,可也猜不出来,他隐瞒了什么。

  “建昌伯呢?”

  “他在岛国……在海外游历,过一段时间就会回来,陛下不必担心。”

  “臣也不想告严成锦了。”

  弘治皇帝觉得奇怪,严成锦也觉得奇怪。

  按张家兄弟的性子,告陛下不成,还要告到张皇后那儿去。

  可今日,竟这般通情达理。

  从殿里出来,张鹤龄连忙走上来几步,堆着满脸笑意:“贤侄啊,世伯想租你五首大船。”

  五首十二桅大船,皆装配了红夷大将军。

  再招揽一万流民,就能出海捡银子了。

  严成锦知道张鹤龄想出海,独吞石见银矿。

  大明宝钞之所以没有公信力,是由于钱行只发宝钞,却没有对应的储银。

  一旦发生大量挤兑,钱行兑不出银子来,宝钞就一文不值。

  大明银矿贫瘠,若能将三座银矿收入囊中……

  张家兄弟想独占,可该如何告诉陛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