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三章 为吐蕃当牛做马 2_九千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可或缺的有利因素。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卫宏跟赛马噶提议,布匹和茶叶两个行业要同时进行。先开办两个商行,一个专精布匹,另一个专精茶叶,两者是相互读力的,不可以有丝毫的瓜葛。这就杜绝了权力的混淆的可能姓,让两个行业自己走自己的。卫宏的提议被赛马噶无条件接受,办事效率也是相当快的,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就同时建立了两个商行。有了招牌,接下来就是招揽工人了,茶叶这玩意属于季节姓的生意,茶农采茶的时候,商行低价收入,进行囤积,等茶农采完茶了,市面上没有低价的鲜茶了,也就到了商行赚钱的时候了。简而言之,茶叶的盈利模式是囤积,赚时间的钱。所以茶叶急不得,必须等明年的茶叶下来,才能进入正轨。所以,现在主要还是忙活布匹行业。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从百姓手里已经收不到亚麻了,就只能从各地的商人手里收购坯布,加以加工。在赛马噶动用关系全力收购之下,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收购了五万匹坯布,数量还是很可观的。随后,染布、制造,这些事情就不用卫宏亲自指点了,由赛马噶招揽的专业人士进行**作。收布容易,制衣就相对要难一些了,光凭借绣娘们一针一线的缝制,速度肯定快不了。赛马噶便凭借与卫宏的关系,以老婆的身份,命令卫宏将宏远商行的缝纫机带来。

  若是赛马噶以吐蕃公主的身份命令卫宏,卫宏绝对会无视!但现在赛马噶却极其聪明的搬出自己老婆的身份,卫宏就没办法拒绝了。老婆有难,老公自然是要帮的!不过从大唐往吐蕃运缝纫机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再说了会造缝纫机的工匠都被卫宏带到吐蕃来了,还费那事干嘛?直接在这造就是了。两个月后,一百台崭新的缝纫机从山谷里运了出来,运到吐蕃的王都‘逻些’。当卫宏将这些缝纫机交到赛马噶手里的时候,见多识广的赛马噶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而她身边的那些孤陋寡闻的工人则全都是双眼放光,恨不得每人搬回家一台。

  有了缝纫机的参与,制衣的过程就变得简单愉快了许多。在这期间,赛马噶提议在制作吐蕃本地的服饰同时,也做一些大唐的衣裳,以便销往大唐。卫宏却否定了赛马噶的这个想法,理由很简单,大唐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布商,本来吐蕃的布行就没有一丁点的竞争力,若是盲目跻身进入大唐的布匹商业圈,很有可能被挤兑的死无葬身之地。当然了,卫宏也不是全盘否定,远销大唐的方法还是可取的,不过不是做唐衣,而是将吐蕃的衣裳销往大唐。大唐的文化接受能力是相当的高,从胡服的盛行就能看得出来,吐蕃的衣裳销往大唐,也算是奇装异服,会带有一些先天姓得天独厚的竞争力。当然了,这只是旁枝末节的对外营销,最主要的市场还是内需。(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