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三章 争鸣之困(四)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底,杨朱的学问,在此时此世,就是造反的法理。

  总结起来一句话:我要满足我的生理需求的想法,不是错的,而是正常的,应该的!

  也正因为这番话,导致了杨朱和同样有造反法理的墨家一样的命运,无君无父之言,被彻底湮灭在历史之中。

  贵族们已经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钟鸣鼎食的地步,却要民众遵守礼法,不得逾越,要节欲禁欲,无疑这个天下的规矩是混蛋的,于是许多觉得人***无罪、人的生理欲望无罪的人,纷纷加入了杨朱学派。

  当一个人将追求自己正常的生理欲望都被认为是错、认为是无德的天下,终究是要毁灭的。

  子华子将人分为“全生者、亏生者、死、迫生者”四种境界,没有那么多玄妙的养生之学,实则简单的很。

  能够满足自己的生理欲望、想吃饭就能吃饭、想吃肉就能吃肉,那么这个人的一辈子就算是全生了啊!

  能够适当地满足自己的胜利欲望,既想吃饭,又想穿件新衣裳,但我只能二选一,那么这辈子就算是亏生。

  亏生之下,是死。

  而死再往下,就是想要吃饭吃不到、想要穿衣穿不得,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父母不得不生存下去,苦不堪言,这连死都不如,这就叫迫生。

  当然,于贵己重生而言,全生并非是纵欲。

  譬如某个东西很好吃,吃的上瘾,但吃多了可能会死,那么这就不是全生,因为全生的前提是要活着,而纵欲不克制可能会导致死亡的事,那不是全生而是贱生轻生。

  这是关于个人修养上的问题,是有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才能思索的。

  子华子想说的重点,是不如死的迫生者。

  “如今天下,迫生者几何?全生者几何?亏生者几何?”

  和远在百里之外的农家学派的人一样,子华子拿出墨家送给他们的“社会调查”,苦叹道:“以此观之,宋之一地,可达亏生者,百取十;可达全生者,百取一;不如死之迫生者,百取九十。”

  “墨家有民之三困之言,我等杨子之徒,有六欲之愿,实则一致。”

  “天下九成的人,不过是不如死的迫生者,又有何资格谈及自由?谈及利己?谈及贵生?”

  “是故,我是支持墨家在宋国的土改的,这是为了天下人能够更好的利己、贵生。”

  “人需得至少到亏生之境,才能思索全生之义,才可以称之为人。”

  “毕竟,人首先要或者,而迫生者,不如死,死则非生,一个连活着都算不上的东西哪里算得上是人呢?”

  “至少,要让天下多数的人,先成为活着的人,才能探讨我们和墨家孰对孰错。”

  孟孙阳也是这样的意思,他冲着子华子点点头,对于子华子的话很是赞同。

  句句不离杨子之言,这是杨朱亲传弟子的道统,子华子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