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章 说者无心_东篱把酒黄昏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天将擦黑,张妈妈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整治出桌美味,宁氏正打发人去传儿女们过来用饭。

  今儿算是个好日子,沈家来人请期,大房嫡长女姜久黎好事将近。

  算算这些孩子的年纪,因着崔老夫人三个儿子生得密,间隔不过一两岁,直接导致姜家第三代的孩子们年龄也相对集中,尤其是嫡出的几房。

  三年内,姜家的婚嫁之事几乎不会停歇,每年都要操办几场,想来也热闹,毕竟姜家男孩子多,添人进口的也多,要嫁出门子去的女孩就相对少些。

  姜久黎是孙辈第一个出嫁的,嫁的也是门当户对的人家,听大嫂说,嫁妆早已备好,绝对塞得满满当当,手插不进,整整一百二十八抬,绝不是样子货。

  女子的嫁妆就是未来在婆家生活的底气,宁氏脑子里也开始盘算,久盈的嫁妆是她从有了女儿便开始攒的,到现在为止,除了大件的家具,其余都是齐全的。

  现在开始做家具,有个一两年功夫便得了,能细细刷上五遍桐油,晾一晾,嗯,三年再将女儿嫁出去,年纪刚刚好。

  婆母早在久盈定亲时便发了话,公中库房存了些好木料,几个姑娘有一个算一个,在这上面一视同仁,尽可以到了年纪,挑了木料去打家具。

  宁氏提前看过,确实是难得的好料,比她在安庆寻得的还好些,既然如此,便用公中的吧。等她再淘换淘换京城里的好东西,给女儿再添置一二。

  既是要高嫁进定国公府,肯定嫁妆上比长房嫡长女还得高些才是,毕竟定国公府是出了名的豪富,前头还有个当世子夫人的大嫂,嫁妆简薄可是会让久盈抬不起头来的。

  公中嫁姑娘的定例,为了公平,崔老夫人不会偏心太过,宁氏也没指着公中能多出什么,她是个手里头有钱的,自会私下贴补,免得妯娌之间起龌龊。

  现下府里风平浪静,没有为着哪一房多占了些针头线脑起过冲突,宁氏很喜欢这样的气氛。幸亏婆母眼明心亮,娶回来的儿媳妇都够大气,庶子媳妇便是出身一般,有点小家子气,却也是个脸皮薄的,不会干没皮没脸的事儿。

  如此可以少去很多麻烦,不用花心思在宅斗上,她求之不得,钱财如粪土啊,为着点蝇头小利,搞得家里乌烟瘴气可怎生是好。

  七八房人共同生活在这方寸之地,说句不好听的,放屁声太大,隔房都能听见的地儿,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总在吃朝食与哺食之前,看到些倒胃口的嘴脸,再听些阴阳怪气的话,恐怕要影响寿数。

  幸好幸好,姜家上下全是良善之人。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刚刚坐定,举箸正准备用餐,就听外面来人禀报:“禀三老爷,定国公府小公子求见。”

  赵东篱怎么来了?

  京城的习俗,因足够繁华,丰足之家都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