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来吃!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硕被赵正说服了。

  尤其在赵正阐述了太平仓如何平抑粮价之后。

  今年河陇夏收,粮价跌至十七文一斗。秋收后,粮价再跌,最低已下探至十四文。

  若照此以往,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凉州的粮价将创三十年之历史新低,能不能守住十文,还有待商榷。更何况陇右,那是大唐的粮仓。一旦明年大丰收,粮价之贱可想而知。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粮食价钱不是越低越好。所谓粮贱伤农,自古有之。粮价低意味着农户收入减少,成山的粮食卖不出价,市面铜钱流通率就低。进而导致税收减少,造成经济萧条。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平仓之所以取名太平,并不是为了好听。而是为了维护太平,引导太平。

  太平仓能吸收滞销粮食,有太平仓在,市面存粮就相对减少。粮价便会回复正常。反之,若是市面上存粮过少,粮价就会过分上扬,此时的太平仓便能及时补充,达到平衡粮价的目的。

  以手段调控经济,又能解决粮食调运困难的问题,此一举两得的办法,赵硕怎能不心动?

  可是钱从哪来?

  都督府年税不过六十万贯,可以说穷得只剩下一堆铜板叮当作响。就算赵硕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也不能一次性到位。

  “不急!”赵正摆摆手,笑了笑。毕竟不是做善事,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经济,服务军事。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有些上不得台面的龌龊想法。

  反正选址,设计,建造,调派守军,任命仓守人事都需要时间。而且河陇下一步的重点是安排从各道招募来的军户,没有过多精力去管太平仓的事,便就拖上一拖,慢慢来。

  赵硕见赵正的嘴角带着一抹阴笑,知道他又在想歪什么坏主意了。安郡王走的时候专门找赵硕谈过赵正,言辞之中对赵正非常看中。

  他这位王叔阅人无数,经验丰富,一般看不走眼。他说赵正有治国之才,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平凉治理,领军打仗足以以小见大,看得出赵正其人果敢刚毅,有奇策良谋。扩军军策一出,安郡王对赵正便就一锤定音,懂大势,知布局。

  只是缺乏了朝堂斗争经验。

  不过此憾无解,初生牛犊不畏虎,必须得让他多吃几次亏,以他的天姿,日后成就定不亚于管乐诸葛。

  “元良是说,等明年夏收过后?”

  “秋收过后吧!”赵正不知道安郡王是怎么讨论自己的。心里还在暗搓搓地挖河陇农户的墙角。

  十文一斗的粮价虽然低,但对于习惯屯粮的河陇农户来说,影响没有说的那么大,而且如今铜钱值钱,相对价值高。

  大唐铜币铸造正在逐渐恢复,现阶段仍处在通货紧缩的口子。中原大地的经济复苏需要时间,但河陇的粮价可能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预计后年,粮价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