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群雄相会_我叫孟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在石碑上买个名字而已,一般来说,是以有钱的官员、富商为主。

  当然,为了和邑子区别开来,这样花钱刻名字的人,其碑文也会有不同,一般而言,其名字会排在邑子之后,文曰“某年某月某日,用钱若干文买佛像一躯,某某某”。

  而有的邑义在成立后,成员数量变动较大,譬如刚成立时成员有一百人,结果因为各种缘故,最后只剩下七十人,那么石碑上的空白就会有很多。

  对于出售成品佛像的商家来说,石碑的制作有讲究,既要考虑在邑义成员外会有人花钱买名字,所以要留出足够的空白来刻名字。

  也要考虑邑义成员减少导致提前刻好的碑文作废,白白亏了一笔钱,所以经常和邑义联系、确定名单是很重要的事情。

  此时此刻,负责造像的像主正与一名僧人交谈,僧人年纪轻轻,身形消瘦,身着粗布僧衣,脚穿破布鞋,看上去和普通僧人没有多大区别。

  更有别于那些肥头大耳、油光满面的寺庙寺主。

  “都邑主,这名单和上次的没区别呀。”

  “像主有何疑问呢?”

  “呃,我记得,好像有几个人已经离开都邑义了。”像主指着名单上几个名字说道,像主,就是负责牵头造像的人,邑义有像主,而专门制作佛像出售的人,也被成为像主。

  “啊,这几位檀越家中有事,一时间无法为邑义尽力,无妨,无妨。”

  像主瞥了一眼对方,心中有些犹豫,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过,但一般会惹出麻烦,因为若是把那些半路推出邑义的人名刻在碑上,会引来邑义其他成员的不满,因为这不公平。

  像主经营佛像买卖,见的纠纷多了,一般来说是邑主太好说话,想当好人结果闹到最后两头为难,只能把刻好的石碑砸掉,重新再刻一块。

  “像主的好意,贫道心领了,还请照着名单刻名字,勿忧。”

  这个时代的和尚,自称多用“贫道”而不是“贫僧”,像主见着对方心意已决,便没再说什么,这位都邑主年纪不算大,但主持邑务却很有经验,他觉得对方应该有办法平息邑义成员的非议。

  邑义,其首领为邑主,副首领一般为维那,几个邑义又能构成一个更大的邑义,称为“都邑义”,其首领为都邑主,副首领一般为都维那,能够做到都邑主的人,应该有些本事。

  而这位都邑主,行事又与别的僧人不同,别的寺庙僧人会设长生库,放‘僧邸粟’也就是高利贷,这位都邑主也设长生库,放的却不是高利贷。

  或者说,这就是为了让邑义成员相互帮助、救危救急而设立的义库。

  邑人从长生库借了钱粮,实在还不起也没关系,多来邑义帮忙就行,不像那些寺庙里的和尚,每月派些泼皮去催债,搞得鸡飞狗跳,哪里有出家人与世无争的模样?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都邑主告辞,他徒步向村子的另一头走去,那里如今摆了个斋场,有他邑义里的邑师在为百姓讲解佛经。

  佛经自然是青州流行的《弥勒下生经》。

  请收藏:https://m.ppzw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